生医新闻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医新闻 -> 学院要闻 -> 正文

建院-足迹 | 对话胡广书教授:与清华生医工程一起成长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2

值此114周年校庆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揭牌成立半年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资深教授、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领域备受尊重的专家——胡广书教授。

胡广书老师的人生际遇与清华(乃至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交织融合,他在教坛辛勤耕耘的汗水滋润了整片学科的沃土。本篇通讯稿将从清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胡广书老师编撰教材的过程、以及胡广书老师对未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展望这三个维度展开,浓缩呈现胡广书老师数十载引领清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成长的心路历程与智慧箴言。

胡广书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现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常务副系主任。1965-1970年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1982年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攻读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领域的教学科研,著有《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研究生教学用书-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现代信号处理教程》(北京市高等教育教材精品,研究生教学用书-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等精品教材。培养研究生数十名,多名毕业生成长为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及创业企业创始人。胡广书教授为清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清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兴起

谈到清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兴起,胡广书老师强调:“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学生应该了解并记住三位老先生,周礼杲教授杨福生教授宗孔德教授。

在提到三位老先生时,胡广书老师的语气中充满了钦佩。在上世纪70年代,三位教授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看到国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正在迅速兴起,他们敏锐地认识到生物医学工程将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医疗仪器在疾病诊治和全民健康促进各个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三位老先生迅速向学校提交报告,在征得学校同意后,迅速开始着手筹办专业。

1979年,胡广书老师成为了清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招收的第一批硕士生之一。提及此事,胡广书老师脸上泛起笑意:“那一年只招收三名硕士生,他们选择了我,我也是很幸运。”

胡广书老师认为,他选择生物医学工程作为终生事业得益于三位老先生敏锐地发掘了该学科并认同了他。他回忆到:“我很幸运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我的机遇大概与生医的机遇是连在一起的。”

从“重新学习”到著作等身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兴起伊始,课程“如铺天盖地般进行”,胡广书老师最感兴趣的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因此选择了宗孔德教授开设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周礼杲教授开设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专题以及杨福生教授开设的随机信号统计处理课程。

提到信号处理课程,胡广书老师温和地鼓励大家提起信心、认真学习、终生学习,“硕士入学时我已经34岁了,34岁重新学习信号处理,我认为不晚。”

1985年,宗孔德老师开始鼓励胡广书老师承担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功率谱部分的教学工作,尽管功率谱相关的知识点难度大,但胡广书老师讲授条理清晰、细致易懂,得到了选课同学很好的反响。1988年之后,胡广书老师开始接任宗孔德老师主讲数字信号处理课程,选课同学热情高涨,偌大的清华主楼后厅常常座无虚席。

undefined

胡广书老师在授课

由于胡广书老师讲课非常受欢迎、课程规模大,因此急需定制的、紧跟时代发展的教材。三位老先生的托付和责任感的驱使让胡广书老师觉得亲自编撰教材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1994年,胡广书老师开始编写自己的第一份教材——《数字信号处理》,该书于1997年出版,到2023年已经发行到第四版,发行了近三十万册。后来,胡广书老师又为现代信号处理课程(原随机信号统计处理,由杨福生教授授课)编写了《现代信号处理教程》,获得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和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目前,这两部教材都是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

胡广书老师编撰的两部经典教材

胡广书老师补充道:“编写教材非常劳累,当时我查阅资料就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但我认为编写教材非常有意义,它不仅能提高我的教学水平,还能让全国的读者平等地受益。”胡广书老师退休后,仍然集中精力编撰并更新教材,担任教学督导,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目前他正在努力推出《现代信号处理教程》第三版,力求为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学生提供更好、更贴近前沿领域的教材。胡广书老师认为,对于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其他方面,只要有足够的兴趣就有动力、也一定能够把它做好。

对新时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展望

谈到当下研究生应该如何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胡广书老师很认真地说道:“我看到网上刚发布的校庆视频中,校长提到新入学的本科生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小助手,我认为人工智能有助于学习和科研,因此你们需要充分利用它,以便于你们的学习和工作。我认为现在机遇很多,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和数字化时代,数字信号使大家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年轻人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身边的机会很多,要善于抓住,抓住以后就要把它做好。

胡广书老师畅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前景

胡广书老师认为,目前,生物医学工程是非常值得选择的方向,它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更是逐渐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胡广书老师指出,在未来,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将先进技术融合应用,比如芯片、微电子与人工智能应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胡广书老师还补充道:“当然,传统技术也依然重要,比如X光、超声、心电图,这些老技术依然有用,只是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目前脑起搏器、智能心脏起搏器等领域也在发展,目的是延长寿命,挽救生命。”

对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生,胡广书老师建议:“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不变的是你们要学会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比如提高效率、减少存储、降低功耗;或者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这也不错;再者就是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最好的当然是后者。作为研究生,一定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最后,胡广书老师勉励广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在确定好研究课题后努力调研、找到自己的突破方向并付诸实施,争取早日突破国内被“卡脖子”的技术、为全国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胡广书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