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

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生风采 -> 正文

毕业生风采 | 黄俐杰:超声为眼,寻找微血流中的MUSE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7-09

黄俐杰,中共党员,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灵感实验室(MUSE Lab)2019级博士生,导师罗建文教授,研究方向为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以一作/共一身份在IEEE TUFFC等超声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多篇SCI论文,曾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生医博二党支部书记、宣传委员,清华大学健美队成员,曾获得2023年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未来学者奖学金、综合二等奖学金,获得超声领域旗舰会议IEEE IUS Student Travel Support,曾获清华大学党委研工部颁发的优秀党支书荣誉、清华大学21届马约翰杯健美比赛女子比基尼A组冠军、全场季军,毕业后赴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从事博士后工作。

典型事迹展示

科研经历

黄俐杰在读博阶段专注于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的开发,旨在提升成像质量,并应用于与微血管变化有关的临床疾病诊断中。黄俐杰利用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验证了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有潜力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在科研过程中,黄俐杰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创新地提出了提高超声微血管成像质量的超声信号重建和后处理算法,大幅提升了成像质量。此外,黄俐杰基于高质量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对人类早产儿的大脑微血管发育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对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的道路充满艰辛,黄俐杰曾多次陷入困境,感到非常焦虑。在导师罗建文教授的耐心指导和支持下,她逐渐学会了在压力中保持冷静,尽可能运用多方面资源去推进课题研究。这段经历锤炼了黄俐杰的坚韧品质,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在这一领域深耕的决心。

黄俐杰(中间)在医院病房协助医生完成超声信号采集

黄俐杰积极参与跨学科的合作项目,与科研人员、医生和国际同行密切交流,拓宽了学术视野并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些合作使她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科研问题。在研究生阶段,黄俐杰深刻体会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科研的挑战塑造了她的坚韧品质,也让她更加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读博期间的经历坚定了黄俐杰在学术道路上持续钻研的决心,最终她决定出国深造,继续在超声成像技术领域深耕。

黄俐杰同学在国际会议IEEE ISBI上进行口头汇报

以体育促科研

在博士生四年级时,黄俐杰的科研进展进入了瓶颈期。她尝试通过健身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尽管起初持怀疑态度,但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健身减轻了她的科研焦虑,并改善了身体状况,科研进展也随之好转。为了系统学习健身知识,她加入了清华大学健身队,并在队长和队员的建议下,参加了马约翰杯健美比赛。尽管面临艰辛的饮食控制和高强度的训练,她仍然坚持了下来,最终赢得了第21届马约翰杯健美比赛女子比基尼A组冠军和全场季军,这对她来说是极大的鼓励。

黄俐杰同学获得的马杯比赛证书

黄俐杰在北体育馆健身

成长感悟分享

黄俐杰认为,对于刚步入博士研究生生涯的同学而言,首先最为重要的是明确研究兴趣和目标。在低年级时,要全面了解实验室研究方向,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和工具,打好基础。持续阅读文献,了解领域前沿,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其次,读博不仅是自己的长征,还需要与导师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定期与导师交流,汇报进展和问题,积极寻求建议。即便是面对批评时,也要学会从批评中吸取教训。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保持积极心态,坚持不懈。

此外,黄俐杰强调,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个人成就与团队合作往往相辅相成。她的科研经历中,除了导师罗建文教授的指导外,还与许多医院的医生和高校的老师有深入合作。在科研合作中,各成员发挥各自特长,带来不同观点的碰撞,推动项目的突破性进展。另外,尽管在实验室中可能会承担一些不属于自己研究方向的任务,但完成这些任务也是必要且有价值的,对实验室整体的发展和个人综合能力的锻炼有着实质性贡献。因此,一个成功的学术或职业生涯需要在个人成就与团队合作之间找到平衡,既能展示个人能力,又能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实现目标和价值。

黄俐杰同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