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发展

校友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发展 -> 校友工作 -> 正文

校友企业风采 | 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7-03

2024年4月27日,值清华大学113年校庆之际。

慧创医疗首席科学家、董事长汪待发博士,携高端脑科学研究仪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回母校参加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创业展。

慧创近红外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创业展.

汪待发博士慧创医疗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2005与2010年本科、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清华大学为先书院院长 洪波教授 莅临慧创展台交流指导

科技成果转化之路,道阻且长,要跨过一个个“鸿沟”,才能实现真正落地。

他在过去近二十年里,

从破冰,到完成多个世界第一。

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慧创】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为自然状态下的高分辨脑成像带来了全新技术,通过测量脑血流动力学来检测大脑活动,亦被称为“戴在头上的功能核磁”。

他攻克了黑头发和深色皮肤覆盖区域成像难的问题,领先全球实现了超高灵敏全脑检测的重大突破。

他打破了产品一度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为中国上亿的脑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诊断、疗效评价、疗效预测、用药/干预/康复方案的指导等提供了创新性手段。

他把人生最好的风华

都献给了科研事业

他一直恪守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

他就是

清华大学2001级生物医学工程系校友

汪待发

二十年磨一剑

初心不改 使命不怠

汪待发,本科和博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

目前,在科研与教学方面,他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产业应用与发展方面,他是慧创医疗的首席科学家、董事长。同时,他还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大代表、江苏省丹阳市政协委员。

然而,他最重要的角色,是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践行者,是近红外全脑成像研发领域的“引航人”。

2001年,汪待发进入清华大学就读本科,师从国际知名学者白净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百千万工程首批入选者、IEEE Fellow、IAMBE Fellow、AIMBE Fellow)。

从刚接触到近脑功能成像这一前沿技术时,汪待发就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9年清华时光,如白驹过隙。对生物光子学所保持的科学探究激情,让他在这个领域扎根深耕,不知不觉间,竟已走过了二十载春秋。

汪待发在本科期间就加入了清华大学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临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漫射光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机理”,待到本科毕业时,他围绕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成为清华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博士生在读期间,汪待发参与了“973”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散射光学断层成像研究领域进一步取得重大突破。他提出的多种创新型、革命性重建算法和成像系统,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他本人也荣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称号。

2010年博士毕业后,汪待发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任职,继续推动光学断层成像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相关课题。

2014年4月,汪待发博士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深造,其间发表在Optica的学术论文,被审稿人评为“行业突破性进展”。

2015年底,从加州理工学院访学归来,汪待发博士开始把着力点聚焦于技术应用和转化层面。

难题

是他打开近红外脑成像奥秘的钥匙

自然状态下大脑活动的高分辨成像一直是世界难题。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痴呆、脑卒中疾病、精神类疾病等,发病率很高,需要更好的手段来进行检测诊断以及干预评估。

高端脑成像设备的关键技术曾经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然而,很多价格高昂的欧美设备,却难以解决亚洲人黑色头发覆盖区域的成像难题,严重限制了我国脑功能检查和研究的开展。

“欧美人大多是黄头发,而亚洲人是黑头发,黑色吸收的光更多,所以同样强度的光源打到脑部,欧美人和我们的吸收强度差1000倍。”多次参与医工合作项目,汪待发还发现,脑疾病不是单一脑区的疾病,而是存在全脑层面上的协同性问题,想要在临床应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进行全脑检测。

2016年初,依托镇江丹阳政府支持北航校地合作平台孵化,汪待发创立了慧创医疗,开始聚焦原创性突破性技术的研发,立志要做出符合国人需求的全新产品。

2019年,世界首个获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超100通道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NirScan问世,汪待发让中国智造全脑成像成为现实。

在此基础上,将超微光技术进一步数字化,汪待发带领团队研发了世界首台获医疗器械证的便携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NirSmart。其平板电脑大小的身形,却具备领先于进口台式设备的成像性能,让临床和科研专家惊叹,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2021年,汪待发博士作为技术专家,推动了中国首个近红外脑成像临床专家共识落地。

同年,汪待发携团队获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最高科技奖——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

2022年,汪待发博士携慧创医疗,作为唯一企业单位,与国家药监局联合起草了中国首个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国家强制标准。此外,慧创医疗的近红外产品,还被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

如今,慧创医疗研制出了世界首个157通道的全脑区检测设备,突破性实现4—6人依托单台设备同时进行数据采集。

慧创的近红外系列产品,为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儿童多动症等疾病的评估、辅助诊断与筛查,提供了全新手段,造福广大患者,得到了行业以及政府的高度认可。其团队建立出一套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疾病智能诊疗模型,为脑疾病诊疗、脑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

目前,汪待发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重点项目。慧创近红外产品已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华西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及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北京师范大学等1000余家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所得以应用,并支撑用户专家在Natur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260余篇。

慧创近红外应用领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扩展,助力颠覆重塑更多行业。支撑临床诊疗、中医、心理、脑机接口、竞技体育、物质成瘾、安全驾驶、艺术疗愈等多学科多科室快速发展。

继往开来 共筑华章

把科研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近三年来,慧创医疗连续获得多轮亿元融资。

就在今年6月初,慧创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这是慧创在半年内获得的第二笔亿级融资。

目前,慧创医疗团队人数已经超过150人,其中三分之一为硕博士研发人员 。

对于慧创未来的发展定位,在近红外脑成像领域深耕二十年的汪待发愿景始终不变:“与国家重大需求做贴合,做全球最好的脑功能成像产品”。

把科研写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