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郑佳兰,女,清华大学探微书院探微-生医1班本科生,中共党员,她以坚韧与热情在学业科研等多个领域持续深耕,展现了全面发展的优秀风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SMRM、OHBM等磁共振领域权威国际会议发表摘要五篇,向神经科学领域顶级期刊Imaging Neuroscience投稿期刊文章1篇;曾获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2次)、综合优秀奖学金等多项荣誉;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启研”计划、清华大学学术推进计划、清华大学学生研究训练等项目;获得紫荆五星级志愿者称号;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与党课小组长;毕业后将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田启源老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毕业季来临,我们尝试用医学影像的视角,对郑佳兰同学的四年时光进行一次全方位扫描。在不同的切面上,我们看到了她多维度的卓越与闪光。
1精琢学业之“冠”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高度交叉的学科,既有数理化生的理论基础,又有亲手制作脉搏波、心电图检测仪、PCR仪器的工程实践,挑战与趣味并存。面对这一切,郑佳兰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学习热情,在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
和许多同学一样,她坦言自己也会忘记学过的知识,但她对此有着通透的看法。在她看来,学习的意义并非死记硬背,而是在脑海中构建一幅完整的“知识地图”。这幅地图能让她清晰地了解学科的全貌,当未来需要用到某个知识点时,便能凭借印象快速定位,找到所需的信息。
正是这份对学习的热情与独特的思考,让她在学业上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桂冠”:四年平均绩点3.98,专业排名第一,更有16门课程获得了A+的优异成绩。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她四年踏实耕耘的最好证明。
2引满科研之“矢”
大二下学期,郑佳兰加入了田启源老师的脑影像实验室,借助弥散磁共振成像,开启了自己对“脑微小结构的微观结构”的探索之旅。
在这条路上,她一步一个脚印,留下了一串扎实的足迹:她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5篇国际会议摘要,其中一篇被选为口头报告,她也完成了一篇期刊论文并投稿至神经影像领域顶刊Imaging Neuroscience,正在审稿中;她作为项目申请人,负责的项目获得了北京市自然基金等4项科研基金的支持,总计9.3万元。





郑佳兰积极参加学术会议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她一段段具体的探索经历:
她的科研之路,充满了对坚韧的考验。在“科学训练”项目中,她希望寻找合适的成像策略,优化对人脑短距离联络纤维的重建方法。项目刚成型时,投出去的会议摘要遭到了拒绝,这让她一度有些气馁。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静下心来,一步步把研究做得更为系统、全面。最终,这个项目不仅获评“科学训练”优秀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被领域内重要会议接收并被选为口头报告,研究结果也形成一篇期刊论文正接受审稿。

郑佳兰在“从游节”及国际会议上作报告
在“学推计划”中,她向更具挑战的科学问题迈进,参与到利用弥散磁共振对胎儿及新生儿大脑发育进行时空分析的项目中。凭借其阶段性成果,该项目获得了中期与结项的“优秀海报”荣誉。由于项目展现出的良好前景与科学价值,它成功获得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接力支持,目前正在继续推进中。
而一次海外交流的经历,则为她打开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大三暑假,她前往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进行暑期研究。在这里,她得以在弥散磁共振领域的顶尖课题组中,感受最前沿的学术氛围,亲手操作全球梯度性能最强的扫描仪之一,与优秀的同辈和师长交流讨论。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让她对弥散磁共振有了更深的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已被ISMRM会议接收,成为了这段旅程的最好纪念。

郑佳兰在麻省总医院暑研
如今,本科阶段的探索即将告一段落,但这支引满的科研之“矢”,正瞄准着新的起点。她将继续在田启源老师的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在这条热爱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继续求索。
3立定奉献之“轴”
在学习和科研之外,奉献也是郑佳兰生活中重要的”坐标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奉献美好”的初心始终激励着她。她带着这份鼓舞,在园子的各个角落,用热情与善意发光发热。
她的奉献,记录在志愿服务的刻度里。从疫情防控到校园讲解,从招生宣讲到支教服务,12个志愿项目,累计229个小时的服务时长,最终汇聚成一个“紫荆五星级志愿者”称号。她也是校答疑坊里耐心解惑的学姐,是退役军人身边帮扶课业的伙伴,乐于将自己的所学,分享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她的奉献,体现在集体的成长中。她先后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与党课小组长。她组织班级打卡拉近同学情谊,成果被乐学专访报道,她组织小班辅导,建立云盘分享资料,塑造良好的学风。在她的带动下,当年班级整体绩点领先年级其他班级0.1,并成功获评校“优良学风班”的集体荣誉。

郑佳兰代表班级进行优良学风班答辩
她的脚步也从校内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她关心基层医疗,作为副支队长带队前往乡镇卫生院调研服务,她们的“白衣乡路”品牌实践项目也获得了学校社会实践的最高荣誉。
四年的清华时光,郑佳兰就是这样,把奉献的信念,一点一滴地融入到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一件件具体的小事,诠释了一名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而这份持之以恒的付出,也为她赢得了探微书院“奉献美好”奖的认可。
对这三个正交而彼此印证的截面进行三维重建,郑佳兰同学高分辨的形象跃然纸上。而这幅影像最核心的注脚,或许就写在她本科毕设的致谢里。她用“坚韧不拔”与“乐观豁达”来概括自己:感谢那份不曾磨灭的坚韧,让她在学业与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也感谢那份积极乐观的心态,陪她笑对生活的挑战、散发自己的善意。衷心祝她毕业快乐,在未来更为广阔的人生中坚定自信地前进,成就更大的精彩!